他是一名英语教师,也是一名译者。从事翻译二十年,他把译作当成自己的孩子,也在翻译中育人。
他有着1000多万字的笔译实践,翻译出版《他们当时在南京——南京大屠杀的英美国民见证》《被遗忘的城市》等译著20余本,带领学生翻译出一本本饱含中国情的书籍。二三十本译著——这样的作品数量,在同类群体人当中,并不多见。
他多次获评“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”“优秀园丁”和“优秀教师”等,他就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玉亮。
“我能够做什么?”
文学翻译者很多,而翻译家寥寥。“如何把翻译的技巧和艺术的力量结合起来,是很多译者都在努力的方向。”这是张玉亮从一开始练翻译就思考的问题。
一本大部头外译中名著,每个字都认识,但是放一起却感觉晦涩难懂;明明是催人泪下的唐诗宋词,翻译完却味同嚼蜡;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张玉亮从一开始怀疑“是不是自己水平不行,才读不懂”,到思考“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”,再到思考“我们能够做些什么”。
张玉亮从小就特别爱好文学,中文、英文——在他看来都是语言文学。他记得自己中学的时候学过一句英文“Long live China(中国万岁)”,“老师教的是这是一个全倒装结构,正常语序应是‘China live long’。我想起来如果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时后边谓语动词应该加s或者es,那么live后边为啥不加s呢?我去问老师,老师给我说是固定用法。但是我还是不明白,老师鼓励我再去研究。”后来,上了大学,他读了更多书,明白了这里边的区别:这是一种虚拟语气,用来表达祝愿,省略了情态动词May,即(May) China live long,所以live 需要用动词原形。后来,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,他对英语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大。
张玉亮上大学的时候,有个老师说自己在做翻译作品,鼓励学生们也可以参与翻译。张玉亮感觉眼前一亮——我们还可以做这个!“很多我们读过的书,读的不顺畅,是不是翻译的问题?我们中国的很多文化,是不是也因为翻译的问题,所以传播影响力受到了限制?”
大学毕业后,张玉亮入职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外国语学院,成为一名英语教师,从此他踏上了“翻译人生”的道路。
一开始翻译并不顺利。翻译作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心血,付出很多辛苦,考虑到作者和译者不同的语言风格,贴近译者语言风格的会稍微简单一点,语言风格相差太大,翻译的难度也会变大。
对翻译的热爱,是他始终坚持的勇气和原因。张玉亮回忆:“最开始的时候,我翻译了很多儿童文学——其中有一本,我想当作一件有意义的生日礼物送给女儿。可是后来,再回头看自己翻译的作品,感觉不太满意,觉得为什么当时会那么翻译呢?明明有更好的译法。我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翻译过书。学院里开始统计译著的时候,我其实已经有六七本已经出版的书了。但总觉得翻译得不好,拿出来会丢人;学院领导得知后非常支持,第二年就鼓励我当翻硕导师。”
就这样,张玉亮把教学和翻译融合在一起,更加坚定地走上翻译这条路。
“做对外文化传播的守门人”
从一开始翻译儿童文学,到把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,是近些年张玉亮翻译作品的一大变化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,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,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”。
翻译对社会的贡献不可小觑,没有翻译人员,读者就只能自学其他语言去看世界的另一面。译者常常和这种巨大贡献紧紧相伴但却基本都默默无闻。张玉亮说,自己性格偏内向一点,这也是愿意沉下心去精心翻译的原因。张玉亮说:“每次看到自己翻译的书能被大家认可,心里就比较满足了。这也让我更坚定了翻译这条路,它不光能让不同国家的人互相理解,还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添砖加瓦。”
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中国声音慢慢成为张玉亮选择翻译的重要努力方向。
多年来,他一直深耕翻译领域。他提到,要不停地学、不停地琢磨,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给读者。在翻译过程中间碰到不少挑战,比如出版方给得翻译时间少,几十万字就给两三个月,自己授课任务又很重,只能争分夺秒。
“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两天刚翻译完《网络安全技术——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》,也受到了客户的好评,心里也暗想,咱也是翻译过国家标准的人了。翻译的路还长着呢,作为老党员,咱也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”
在翻译中实践育人
结合国家战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,让同学们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本领增长才干,也是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的育人方向。
关注到张玉亮热爱翻译工作,2021年,学院领导专门找到他,鼓励他当翻硕导师。
张玉亮介绍:“当时学院领导邀请我给学生开设笔译工作坊的课程,我当时紧张坏了,32节课备课备了整整一个暑假,上课的时候还是很忐忑。不过后来反馈很好,这才渐渐对自己有了点信心。学院了解我的经历后也给我安排了一些工作,包括帮我们的合作单位中冶东方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宣传稿,还帮邹城党建栏目做双语对照的文宣稿,都受到了好评;还有很多老师慕名而来,邀请我帮忙翻译一些论文;今年开始还启动了‘外语+’双语展演项目,已经做完一期。不过要说最难忘的一件事,应该是2021年组织师生一起翻译《DK葡萄酒大百科》吧,那本书得400万字,工期五个月,十几名师生一起开工,我负责统稿,保持风格和术语一致,那段日子虽然辛苦,大年初一都在加班,但我们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任务了。”
经过翻译实践,很多学生成了优秀的译员,后面甚至还出版了自己的译著,2020级英语笔译专业的学生文思遥,已经出版了三本译作,而且都是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的;同级的李毅也出版了一本译作……
“看到他们能有自己的译著,我比他们都要开心!翻硕学生毕业,能有自己独立译著的人凤毛麟角。”张玉亮说,这样的翻译经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有了创新奋进的广阔天地,期望越来越多的师生喜欢上翻译,在写好实践育人这篇文章中,传递更响亮的中国声音,培养大批饱含中国情的优秀翻译人才。(记者:任波)
张玉亮为学生上课